化工学院在创先争优活动中推动科学发展

发布时间:2010-11-17 12:00:00发布者:系统管理员阅读次数:1678

      哈工大报讯(化工/文)化工学院按照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高水平化工学院5年发展目标,把创先争优作为推动科学发展的新动力,坚持围绕中心、立足本职、服务社会推动创先争优深入开展,学院发展建设取得了新突破。
     
把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作为创先争优的根本任务
      人力资源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是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根本任务。化工学院把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作为创先争优的根本任务,鼓励教师将高水平科研成果及时转化为教学案例,及时将教师在能源与环保用分离膜研究、PBO纤维合成制备等10余项最近科研成果及时转化为本科生、研究生实验教学内容。各学科带头人等长期坚守教学一线。重视课程建设和教学研究,2010年获省级精品课程1门、省级教学立项2项、校级教学立项8项。本科生科技创新实现100%全覆盖,学生党员模范带头作用发挥明显。2010年各类大学生科技创新共立项53项,学生党员作为项目负责人15项,占立项总数28.3%。大学生科技创新获奖16项,学生党员作为负责人获奖11项,占获奖总数75%
     
把提升基础研究水平作为教师创先争优的基本要求
      基础研究越来越成为发明与创新的源头,对提升我校原始创新能力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化工学院把提升基础研究水平作为教师创先争优的基本要求,及时修订了教师专业技术评聘标准,引导教师加强基础研究,聘请了界面科学领域顶尖科学家弗莱明·森巴赫教授为首席国际学术顾问和著名催化专家罗埃尔·普林斯等为兼职教授,为学院基础研究把脉。体现基础研究水平的项目数量和成果质量持续攀升,2010年获1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其中重点项目2项),创近年新高,超过前两年总和,使学院每2名教师就拥有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研项目;一位青年教师发表在国际权威期刊《德国应用化学》上的VIP论文,被审稿人评价为极有创造性;另一位年轻教授主持的能源和环保用高性能化工新材料的基础研究被评为2010年度自然科学类黑龙江省科学技术一等奖。
     
把产学研合作能力作为创先争优活动是否取得实效的重要标准
      产学研合作是实现国家创新的基本途径,是国家创新体系运行的基础。化工学院把产学研合作能力作为创先争优活动是否取得实效的重要标准,坚持营造氛围,努力拓展平台,引导教师积极区域经济发展作贡献。为支持化工学院高性能PBO纤维项目功能晶体材料和器件项目的产业化,黑龙江省已投入1500万元给予先期支持;学院与上海航天电源研究所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为航天重点型号提供了稳定动力;与无锡惠山区玉祁镇联合建立了新能源新材料特色产业联盟,还分别与浙江天能集团、江门市朗达电池成立了联合实验室,对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提供了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