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吸引国内外一流高校优秀学生到我学科攻读博士学位,进一步提高博士生的招生质量,充分发挥导师和专家组在博士生招生中的作用,提高我学科博士生招生工作的科学性和灵活性,本着有利于拔尖创新人才选拔,有利于公平、公正的原则,根据学校研院发[2015]60号文件,化工学院决定在2016年博士生招生中继续实施“申请-考核”制,具体方案如下: 一、院博士生招生工作小组和监督小组组成人员 为全面领导和实施本院招生工作,特成立工作小组和监督小组,人员如下: 1.工作小组 组长:黄玉东,副组长:尹鸽平 成员:安茂忠、王殿龙、赵九蓬、甘阳、刘丽、韩晓军、卢卫红 秘书:王晶 2.监督小组 组长:岳会敏,副组长:张旭 成员:孟令辉、杨春晖 秘书:丛培林 二、工作方案 1. 申请者条件 申请者必须符合《565net必赢客户端2016年博士生招生“申请-考核”制工作办法》中要求的申请条件,并且通过研究生院进行的资格审核。 2.学科考核 学科考核由化工学院组织,由学科专家组负责对考生进行全面考核。参加学科考核时需要携带本科和硕士毕业证和学位证原件、外语证明原件、以及其他相关申请材料原件。如果发现提供虚假材料取消考核资格。 学科考核的具体考核方式及内容如下: (1) 基础知识测试(10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以笔试为主,面试为辅进行考核,由各二级学科专家组负责命题,主要内容为本学科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基础知识考试大纲见附件1),包括本学科领域内进行科学实验的能力。 (2) 综合能力测试(100分) 以面试为主进行考核,由各二级学科专家组负责,主要内容包括:从事科研工作的基础与能力、创新意识,综合分析及语言表达能力,综合素质等。 考核合格的同学将上报研究生院审批。 3. 各专业考核结果上报 各专业结束后将考核结果报送化工学院院办,需要提交的材料如下: (1)基础知识考核试卷; (2)学科考核记录表; (3)考核成绩单。 4、基础知识测试大纲请见附件1,考试题组请咨询报考导师 联系方式 联系人:王晶 联系电话:86413708 电子邮件:wangjing123@hit.edu.cn 化工学院 2015-10-21 附件1 化工学院博士生申请考核基础知识考试大纲 Ⅰ“应用化学二级学科” 一、物理化学(50分,同 “化学工艺”的大纲和考题) 1.热力学第一定律 2.热力学第二定律 3.溶液,相平衡,化学平衡 4.电化学 电解质溶液,可逆电池电动势及其应用,不可逆电极过程 5.化学动力学 质量作用定律,浓度及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反应机理的确定及化学反应速率理论 二、电化学原理(50分) 1.基本概念: 电极电势、极化、基元步骤、控制步骤、极限电流密度、交换电硫密度、对称系数速度常数、扩散层、分散层、边界层、极限动力电流密度、稳态、暂态。 2.基本原理: 双电层的结构和性质,电子转移步骤、液相传质步骤和表面转化步骤的动力学规律。 3.研究方法: 三电极体系,稳态法,暂态法,微分电容法,电毛细曲线法。 Ⅱ“高分子科学与工程二级学科” 一、 考试要求 要求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计算、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前沿问题和发展趋势。能够很好地运用这些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解释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的一些现象和事实,具备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考试内容 1.自由基聚合(包括基本原理、聚合反应、应用以及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 2.逐步聚合(逐步聚合的基本原理、聚合反应、应用以及聚酰亚胺、芳香聚酰胺的耐热高分子和结构设计合成与改性) 3.活性阴离子聚合(包括聚合原理、聚合反应、端基设计及应用) 4.高分子改性(包括接枝共聚物和嵌段共聚物的合成与应用) 5.高分子的结构特征及其对力学和耐热性的影响 6.共混聚合物(包括共混高聚物的相容性与分子间相互作用、相分离的转变行为) 7.高聚物的分子运动(包括高聚物的玻璃化转变、高聚物松弛转变及分子机理) 8.高聚物的分子量(包括分子量的表征方法、分子量分布的表示方法) 三、 试卷结构 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 1.题型结构 ① 问答形式(60~70分) ② 论述形式(40~30分) 注:题型会在此范围内变动,分数也会在此范围内波动。 2.内容结构 ① 高分子物理(60~70分) ② 高分子化学(40~30分) 注:每部分的分数会在此范围内波动。 四、 参考书目 1.马德柱,何平笙,《高聚物的结构与性能》,科学出版社 2.潘祖仁,《高分子化学》(第四版),化学工业出版社 Ⅲ “化学工艺二级学科” 一、考试内容 (一)物理化学 1.热力学第一定律 2.热力学第二定律 3.溶液,相平衡,化学平衡 4.电化学 电解质溶液,可逆电池电动势及其应用,不可逆电极过程 5.化学动力学 质量作用定律,浓度及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反应机理的确定及化 学反应速率理论 (二)无机化学 1.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2.原子结构、分子结构 3.元素和化合物 二、考试满分100分 1.题型结构 问答为主 2.内容结构 物理化学 (50分) 无机化学 (50分) 三、参考书目 付献彩,物理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大连理工大学,无机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Ⅳ“催化二级学科” 一、催化基本原理 1. 吸附理论 2. 催化反应动力学 3. 常见催化剂的催化机理 4. 晶体与晶体缺陷 二、催化剂物相和结构表征技术 1. 比表面积和孔结构测定方法 2. X射线衍射和电子显微技术 三、催化剂表面表征技术 1.催化剂分散度和酸性测定方法 2.红外光谱和XPS方法 四、主要教材 1. 吴越,应用催化基础,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 2. 辛勤,固体催化剂研究方法(上、下册),科学出版社,2004。 Ⅴ“生物化工二级学科” 一、考试内容 1. 表面物理化学 l 表面张力及表面Gibbs自由能 l 弯曲表面上的附加压力和蒸汽压 l 溶液的表面吸附 l 液-液界面的性质 l 膜 l 液固界面 l 表面活性剂及其作用 l 固体表面的吸附 2. 胶体分散系统和大分子溶液 l 胶体的基本特性 l 溶胶的制备和净化 l 溶胶的动力性质 l 溶胶的光学性质 l 溶胶的电学性质 l 双电层理论和电动电势 l 溶胶的稳定性和聚沉作用 l 乳状液 l 凝胶 l 大分子溶液 l 流变学基础 l 纳米粒子 二、 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 1)题型结构 问答为主 2)内容结构 ● 表面物理化学 (50分) ● 胶体分散系统与大分子溶液 (50分) 三、参考书目 付献彩,物理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Ⅵ “有机化学” 一、考试内容: 1. 醇 1.1 物理性质; 1.2 醇与酸的反应; 1.3 置换反应; 1.4 脱氢反应; 1.5 特殊醇的反应; 1.6 制备方法。 2. 烯烃 2.1 物理性质; 2.2 烯烃的亲电加成反应及机理; 2.3 烯烃的氧化反应; 2.4 烯烃的硼氢化氧化和硼氢化还原反应; 2.5 烯烃的催化氢化反应; 2.6 共轭烯烃的反应; 2.7 制备方法. 3. 卤代烃 3.1 分类; 3.2 卤代烃的亲核取代反应; 3.3 卤代烃的消除反应; 3.4 卤代烃与金属的反应; 3.5 制备方法。 4. 酚 4.1 酚的酸性; 4.2 成醚反应; 4.3 成酯反应; 4.4 亲电取代反应; 4.5 酚醛树脂。 5. 核磁共振与红外 4.1 化学位移; 4.2 自旋偶合-裂分; 4.3.1H NMR 谱图分析; 4.4 红外吸收。 二、试卷结构: 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 1. 题型结构 ① 命名(10分) ② 完成反应(30分) ③简答题(10分) ④单项选择题(18分) ⑤推测结构(12分) ⑥机理(20分) 2. 参考书目 a) 邢其毅,裴伟伟等 《基础有机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b) 宋兆成,李秋荣 《有机化学》,565net必赢客户端出版社 VII“应用化学二级学科”(理学中心、报考孙克宁、张乃庆、白羽、朱晓东老师) 一 电化学原理 1. 基本概念; 2.基本原理; 3.研究方法。 二 电源工艺学 1. 化学电源的主要类型; 2. 各种电池的工作原理; 3. 电池结构与组成; 4. 各种电池的主要性能指标及其影响因素。 VIII“食品二级学科” 一、 考试要求 要求考生全面系统地掌握生物化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典型方法和实用技术,并且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应用中的具体问题。 二、 考试内容 1.氨基酸、肽、蛋白质 l 氨基酸的结构特点及分类、酸碱特性、特征化学反应及应用; l 天然存在的活性肽及应用:谷光苷肽、催产素、胰岛素 l 肽平面:结构形成及特点;蛋白质的二级结构、胶原蛋白、三级结构的结构特点、作用力 l 蛋白质的变性与复性:核糖核酸酶A、分子伴侣作用特点、疯牛病 l 肌红蛋白、血红蛋白、免疫球蛋白的结构特点及功能 l BPG效应、波尔效应、镰刀形细胞贫血病 l 透析、盐析、沉淀、柱层析、电泳 l 氨基酸序列分析:末端分析、edman降解 2.酶 l 酶的分类,比活、活化能、活性部位 l 酶的催化机制、米氏方程、可逆抑制与不可逆抑制作用、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 l 酶原激活:概念原理实例 l 别构酶判断方法、概念、生理功能,共价调节酶、同工酶及抗体酶的概念功能 3.糖、脂和生物膜 l 单糖:结构、构象、衍生物、氧化还原反应 l 寡糖、同多糖、杂多糖:实例结构及应用 l 生物膜组成成分特点及结构特点 l 膜的流动性、跨模转运 4.核酸、蛋白质合成及核酸研究技术 l 核酸:基本结构、变性、复性、杂交 l DNA:结构、碱基组成、修复以及复制的模式、方式、过程 l RNA:类型、转录的过程和调控、转录抑制剂的种类 l 初始转录RNA的加工 l tRNA的合成、核糖体 l 肽链的起始延伸和终止、蛋白质的修饰定位与合成抑制剂 l 核酸电泳、PCR、外原蛋白的表达 5.代谢 l 分解代谢、合成代谢、代谢调控、代谢途径的区室化、酰基转移反应、氧化还原反应 l 糖酵解:10步反应、调控;巴斯德效应、丙酮酸的代谢命运 l 柠檬酸循环:8步反应,产生的能量、调控,两用代谢途径 l 糖原的降解与合成,糖异生、戊糖磷酸途径 l 电子传递、氧化磷酸化、化学渗透假说 l 脂肪酸氧化以及脂肪酸的生物合成,胆固醇的合成 l 氨基酸代谢:转氨、脱氨作用,尿素循环 l 嘌呤核苷酸、嘧啶核苷酸的合成与降解 三、 试卷结构 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 1)题型结构 l 概念题(20分) l 判断题(10分) l 简答题(60分) l 计算题(10分) 2)内容结构 l 氨基酸、肽、蛋白质(30分) l 酶(15) l 糖、脂和生物膜(10分) l 核酸、蛋白质合成及核酸研究技术(15分) l 代谢(30) 四、 参考书目:生物化学 王希成编著 第三版 清华大学出版社
-
2025-01-14
-
2025-01-13
-
2025-01-10
-
2025-01-10
-
2025-01-08